日前,广东省财政厅透露,为支持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2023年已统筹安排272亿元资金。制造业仍然是广东省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其中,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推动实施产业有序转移等,这也同今年广东省制造业领域的工作重点相迎合。尤其在技改方面,省财政日前再下达新增资金8亿元。受访企业表示,资金主要以事后奖励的形式发放,对于企业持续推动设备更新、扩大数字化改造规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政府提供服务费,聘请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也是重要形式。

  同时,财政资金日益从“直接支持”趋向“引导撬动”,对于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在相关政策引领和地方创新实践下,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涌入粤东西北园区,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财政密集投向技改和产业转移

  近年来,广东艾林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步伐持续推进。公司一方面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了数字化采集模块,推动设备智能化;另一方面又采取了数字化管理流程,实现整个内部管理更为顺畅和可视化。

  “转型成效十分明显,以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巡检维保业务为例,数字化推动人力成本节省了近30%,效率也提高了约40%。”艾林克总经理白纯波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此前,企业曾受到来自广东省的几次奖补,补贴额度在20%—50%之间,这对于企业缓解转型面临的资金压力以及后续继续扩大改造规模十分重要。

  以艾林克的转型为缩影,技改已成为广东省财政投入的重要领域。

  2023年,《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技改十条》)提出,未来五年省财政将安排一定规模专项资金,通过设备奖励、贷款贴息、保险和融资租赁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改。此外,在不久前启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2年试点期内,广东还将安排不低于80%的奖补资金用于企业数据采集传输和工业控制设备支出。

  日前,省财政又下达2023年企业技术改造新增资金8亿元,助推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家电等传统产业在内的工业企业设备更新;资金将通过设备事后奖励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支持。

  除直接补贴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企业外,政府提供服务费,聘请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也成为重要支持形式。2023年上半年,美云智数便在深圳市工信局牵头和支持下,为一批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问诊”,并为其提供了“一企一策”数字化转型诊断报告。

  此外,产业转移成为财政支出的另一重点方向。作为粤东西北承接新兴产业的前置工作,园区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也为当地带来资金缺口。在此背景下,2023年省财政厅通过发行新增债券约573.92亿元,支持产业承接地区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以进一步夯实园区承载基础。

  在中山市翠亨新区,为产业腾挪空间的“工改”工作就得到了数亿元的财政支持。翠亨新区“工改”专班成员孟庆光进一步表示,相关财政资金除用于支持政府收储土地外,还对区内实施自主改造的企业施以奖励。

  根据《省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资金2024年项目入库申报指南》,今年,省财政将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主平台地市政府、主平台园区开发公司和转移企业进行奖励。

  从“直接支持”到“引导撬动”

  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作日渐推进,不少粤东西北园区已进入高投入阶段,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运营等均呼吁更多资金进入。对此,多位粤东西北园区负责人表示,需要金融机构更多向县镇、园区下沉。

  “事实上,在推进‘工改’过程中,最大问题在于缺乏用于收储的资金。”孟庆光认为,仅仅依靠财政是远远不足的,金融的杠杆必须要更好发挥作用。他透露,在翠亨新区推进“工改”的过程中,财政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比例已达到约1:5。

  例如,为回收改造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128亩的低效土地,翠亨新区先为国企注资8000万元,用以补偿地面建筑物;随后,国企向银行贷款5亿元对地块实施改造,改造完成后的厂房又用于补偿原土地权利人和销售还贷。

  孟庆光表示,“这相当于我们用少量财政撬动了巨额金融,从而能覆盖土地收储改造中的全部费用。”待新厂房建成、新企业迁入,新的税收也将随之而来,“工改”的“雪球”由此能持续滚动下去。

  这表明,广东省在制造业领域的财政投入正在由直接支持向引导撬动转变。

  对此,广东省工信厅工业园区处处长雷勇强建议,在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时,优化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减少省财政资金直接以扶持方式给予园区,鼓励各地市探索利用省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池、政银保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入园、入企。

  多措并举之下,金融对产业转移的参与规模正不断壮大。2023年上半年,广东辖内银行对粤东西北地区重点承接产业、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提供信贷超3200亿元;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制造业贷款稳步提升,由2018年的43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88亿元,五年增长了近150%;制造业贷款占比在稳步提升,全省制造业贷款占比从2018年的3.28%提升至2022年的4.35%。

  在技改方面,财政也日渐重视对金融的引导作用。根据《技改十条》,广东将推行“政府贴息、银行让利、保险增信、租赁补贴、风险共担”的金融政策,到2027年将引导至少100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例如实施银行贷款贴息,省财政对技术改造信贷产品贷款利息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

  此外,“智链通”“绿链通”等一批创新金融产品也争相涌现,上述由人民银行在东莞推出的产品以约40亿额度聚焦企业智能绿色改造,截至2023年10月末已为363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办理了再贴现25亿元。